研制背景
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发展和乘客需求多样化,传统列车乘客服务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、智能化需求。当前系统痛点显著,乘客密度大、人员复杂,管理难度增大;信息交互方式单一,乘客难以及时获取信息;车厢环境异常还会影响安全运营。
为改善现状,依据《智慧城轨发展纲要》等文件,推动智慧列车乘客服务系统建设,提升列车智能化水平。同时,系统建设符合GB/T 38707 - 2020、GB51151 - 2016等标准,涵盖运营技术规范、公共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等,确保符合行业规范与技术要求。
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发展和乘客需求多样化,传统列车乘客服务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、智能化需求。当前系统痛点显著,乘客密度大、人员复杂,管理难度增大;信息交互方式单一,乘客难以及时获取信息;车厢环境异常还会影响安全运营。
为改善现状,依据《智慧城轨发展纲要》等文件,推动智慧列车乘客服务系统建设,提升列车智能化水平。同时,系统建设符合GB/T 38707 - 2020、GB51151 - 2016等标准,涵盖运营技术规范、公共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等,确保符合行业规范与技术要求。
实现列车统一逻辑控制、统一数据处理和统一列车通信,提高列车智能化水平。
提供列车到站信息、线网运行信息、基础设施导航、车站周边信息等多元化服务,满足乘客多样化需求。
通过拥挤度监测、环境信息监测、乘客异常监测和司机异常监测等功能,保障列车安全运营。
出现异常行为时,系统能够即时响应并联动中心及车站进行处置,提高应急处置效率。
支持远程管理、智能分屏、权限设置、定时任务等功能,满足个性化信息发布需求。
北京地铁6号线:实现乘客及群体异常行为监测、车厢拥挤度监测、上下车客流监测等功能。
北京地铁15号线:实现车厢乘客异常行为和司机异常行为的识别和报警等功能。
北京地铁1号线、深圳7号线、青岛2号线:实现列车端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。